經過前期的精心籌備與現場的精細施工,近日,三十三工程處宿馬園區項目群順利完成文體中心籃球館首根大跨度型鋼梁的吊裝作業,預計本周內可完成全部8根鋼梁的吊裝任務。
此籃球館主體大部分為型鋼混凝土結構,前期已完成兩側立柱的型鋼施工,經過設計復核,為了吊裝方便及更好受力,在深化設計時提出在立柱上部兩端預加工了一小截梁體,長度約1米,用于和型鋼梁主體的對接。吊裝前,鋼柱與預裝鋼梁整體呈“倒L”形,此次吊裝就是要在距地面15.8米處,完成梁體中間部分的拼合。
據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現場吊裝的單根梁體約重19.74噸,長34米,由于尺寸和質量較大,遂采用了“分段制作、散件運輸、現場拼裝、高空安裝”的施工方案。
在工地南側吊裝場地上豎立著兩臺大型吊車,1臺500噸的主吊車負責吊裝型鋼梁,1臺100噸的副吊車用于協助型鋼梁的地面拼接工作。
梁體分三段生產完畢后,再運抵現場,吊落至地面一字排開,兩個連接處均有168個開孔,由高強度螺栓穿過兩側的鋼夾板進行加固,經固定扭矩的扳手緊實并測量相關數據后,進入吊裝工序。
隨后,主吊車將吊臂伸展至58.5米,調整角度至52.3度,固定吊點后,緩緩升起到既定高度,經逆時針轉運至作業面,再使用高強螺栓穿孔緊固操作,按測量數據微調至設計要求,完成安裝。
如此大跨度、大質量的梁體在高空吊裝作業中,要將誤差盡量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是一項極具考驗項目技術管理能力的工作。這其中,梁體的精準開孔至關重要,因為后期還要在鋼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鋼筋的綁扎及混凝土澆筑,所以,不僅是各部位的連接處有諸多孔位,還需要精確地把鋼筋要穿過梁體的孔位預留出來。為此,項目技術團隊經與專家團隊合作,在現場準確采集數據后,經BIM軟件進行數字化建模,再將圖紙交由工廠進行加工,實現了“一張圖、一個模型、精準加工”。
為確保吊裝過程的安全狀態,除吊車運行線路經過測算外,還在型鋼梁左右位置處留設操作空間,并設置走道板方便安裝,外架上部拉設通長的安全繩“生命線”,用于安全帶的生根。
據了解,完成全部鋼梁的吊裝施工后,該主體工程將完成90%,對項目整體進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