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神木市氣溫連續下降,最低氣溫已至0℃以下。在三十三工程處崔家溝煤礦選煤廠項目施工現場,全體參建人員卻較以往更加士氣高漲,穿梭于各施工部位,土建班組、機械班組各項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推演分析定良策
10月7日下午,該項目部召開了“技術方案優化研討會”,會議匯集了項目部全體技術人員、各勞務隊伍技術管理人員以及具有相關一線施工經驗的技術工人共同參加。
會上,該項目部經理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向大家通報了進入冬季前的進度目標和生產任務,并對三個主要單體工程的施工方案優化和工序銜接以及個別工作的滯后原因進行了推演分析。
經過大家的討論分析后,該項目部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存在的難點,制定了一系列的針對措施,重點對鋼結構分包廠家的生產進行了倒排工期,并制定了每日計劃,為項目部更好的加強過程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剛柔并濟節節高
此外,在原煤倉工程中的雙筒體結構中,大家經過推演和分析,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讓倉外的柔性平臺繼續使用,而在倉的內圓中拆除了原來的柔性平臺,改用剛性平臺。
據項目經理介紹,原煤倉工程中采用的是滑模工藝,其具有加快工期、節約成本等特點。在該工藝的運用中,主要采用兩種作業平臺,分別是,“剛性平臺”和“柔性平臺”。由于該煤倉是圓中圓結構,大圓套小圓,還有結構復雜的“漏斗”作業。所以,在漏斗之前,項目部采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柔性平臺”。而在漏斗完成后,滑模要一直升到倉頂,由于倉頂的結構更加復雜,切需要的作業面更大,所以我們將內平臺改用“剛性平臺”。僅此一項工藝的實施,除節約一定成本外,還能夠促進工期提前15日左右。
咬定目標不放松
方案、制度和計劃都有了,關鍵還在執行力和過程控制。該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貫徹落實“技術方案優化研討會”的方案措施,將目標具體到每一周、每一天,分解到每個崗位、每個人,做到對重點工作和重點部位實行24小時監控,發現偏差將及時采取補救和糾偏措施,確保冬季施工前的進度目標順利實現。
截止目前,該項目部已完成產值約2718萬元,預計可以在11月15日冬季施工前完成產值3335萬元,將占總合同額約80%。其中,主廠房鋼結構工程主體已完成近90%,電氣樓二次結構及內外粉刷全部完成、外腳手架已拆除,原煤倉滑模作業順利完成 、計劃10月底完成倉頂椎殼施工。